史学研究(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史学研究,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作者|姚国艳

责编|薛应军

正文共2670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党的二十大对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中华传统法律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璀璨的文化传统,蕴含着良法善治的价值追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进一步繁荣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深入发掘、全面展示和充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是最具原创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坚持学术研究的社会主义方向和马克思主义学术品格。

习近平法治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全面依法治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提炼出了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传统法律智慧,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等重要论述,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国法律史学研究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研究导向和研究方法,实现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百花齐放、美美与共。

深化拓展中国法律史研究,做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者、传承者、传播者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法律史学工作者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法律史学工作者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化中国法律史学研究,以丰富优秀的研究成果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问题意识、实践导向,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在基层社会治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防腐反腐、政权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积极回应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实践问题。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深入研究法律古籍,又走进市民社会,走进田间地头,做细致的田野调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鲜活样态,梳理提炼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自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基因。要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世界上其他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比较研究,在历史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比较中,构建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社情、兼收并蓄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律史学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在中国法律史研究方面的天然优势,把中国法律史建设成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根据交叉学科特征,冲破不同学科的界限藩篱,综合运用法学、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方法,对中国法律史学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加强根据地法律史、新中国法律史、少数民族法律史、专门问题法律史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特点的中国法律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注重探寻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丰富和完善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内容。

多层次全方位支持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在全社会形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不仅需要中国法律史学工作者锚定高水平研究的目标不放松,更需要全社会多措并举助力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创造良好研究氛围,形成强大传承合力。

法律史学研究建立在史料基础上,有一分史料讲一分话。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研究中国法律史。要大力支持法律古籍、地方志、家法族规、碑刻铭文等史料的整理点校和少数民族法律史料翻译工作,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史料基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中华传统法律研究赋能,尽快实现法律古籍史料的数字化,提高法律史料利用的便捷性。

法律史学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投入,要引导人才、经费更多投向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和传播。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中应设立更多的中国法律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科研课题,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提供更多资源、打造更多平台。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自2017年以来专设基础研究重点激励课题这一课题类别,旨在支持中国法律史和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法律史学者,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法律史学研究既要专业化,也要通俗化。要支持期刊、报纸、图书出版机构更多刊发、出版传统法律文化文章、书籍,包括专业研究成果和普及读物,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提供更多传播渠道,增强中华法治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第一阵地的作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德法兼修、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的高素质法律史学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赋予中国法律史学研究重大的使命职责和宝贵的发展机遇。法律史学工作者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不断形成不负时代的优秀研究成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法学会研究部)

史学研究(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