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法学(复旦大学法学院)




复旦大学法学,复旦大学法学院

教育学上讲到“因材施教”,提醒老师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避免学生仿佛统一的模子刻出来似的,素质教育也更加提倡个性化发展,这在00后和10后的身上有更多体现。

00后的身上带着一股子“无所谓”的劲,他们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在学习上还是被安排,但在职场上却不会唯唯诺诺。大学毕业后,如果学生工作已经确定,一段时间内感情上还没有动向,那家长就已经等得心焦焦。

学生成家的对象,本来是自己寻找,但每个家庭的教育观念不同,有的家长也喜欢插手,左右学生的选择。有时候就容易帮倒忙,导致毕业生不再考虑人生大事。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1/3的人不适合结婚,大学生:妈你快来听一听

211院校毕业的男生小唐,读完本科之后,和大学时的女友一起见了双方的家长,女生的父母对小唐很满意,并且更尊重女儿的选择,只要是她喜欢,家长适当把关,决定权都交给女儿。

到了小唐的家长这里,就显得有些心急,见面没几句,妈妈就提到了结婚的问题,由于抱孙子心切,还将话题引到了生育问题上。女生觉得有些冒昧,毕竟大学刚毕业,工作才算是有着落,身边的同学都没急着想这些事。

虽然能体谅男友家长的心情,但还是有些不适应。小唐告知家长,短期内先不考虑这些事情,和女友忙事业,家长内心有些不悦。后续沟通中,每次打电话家长都要催婚,这让女生觉得男友的家长思想太过守旧,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于是提出了分手。

小唐的家长还自我安慰:早就看她靠不住。同时告诉儿子,有大把合适的相亲对象,可以随便挑,先试一试再说。但对于小唐来说,这种被催促的压力从上学开始从未停止,最后他选择了离开家乡,家长不在眼前,也就没法一直念叨此事。

被催婚,或许是当下年轻人普遍存在的现状,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家长却不同意。复旦大学的文学博士,教授梁永安说到:年轻人不要把脱单作为人生目标,我认为1/3的人不适合结婚,适合自在一个人。

看到这种说法,大学生想对家长说一句:妈你快来听一听。就连大学教授都这样说了,家长是不是就能听一句劝,不再纠结学生的人生大事了呢?

家长的执着观念无法轻易改变,哪怕是大学教授现身说法

梁永安教授的话说进了很多大学生的心坎里,对比那些鼓励大学毕业生走进家庭,多生多育的专家,梁教授可谓是人间清醒。这样的话说得很实在,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一个人生活很自在。

本身就业的问题就已经让学生感觉心累,如果让那些复杂的情感来负累自己,那毕业生的目标就更加难以实现。很多大学生秉持的观念就是先试一试一个人,可家长的固执观念,却难以更改。

哪怕是大学教授站出来发声,为大学生们争取家长的理解,家长还是会觉得教授的水平有限,有些人认为:抛开养老问题不谈,直接选择不婚不育的年轻人,简直不可理喻。

上一代人所受的教育都还是比较传统的,他们认为培养一个高才生,让拥有开阔的前景,是为了让基因能延续下去。甚至学生没有什么高学历,工作也不亮眼,但家庭圆满,就比单身的高学历人才还要成功。

固化的教育思维束缚发展,家庭教育切勿持续灌输陈旧思想

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应该被剔除的陈旧教育观就是“学生的高学历得为成家立业服务。”不少家长还会对学习不上进的学生说“不努力将来娶不上媳妇/嫁不出去”,这种教育已经落后。

固化的教育思维之所以能松动,能土崩瓦解,是因为家长肯学习新的东西,接受新的内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能在学生小时候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任务,怎么学生长大了,就能把科学教育的方式弄丢呢?

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可不要把一些压力颇大的附加条件,强行放在学生的肩膀上。大学毕业,学生有非常多的发展路径。在找伴侣方面,家长也应该试着学习,该如何尊重学生的想法。

复旦大学法学(复旦大学法学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