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歧视二本院校吗(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歧视二本院校吗)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歧视二本院校吗,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歧视二本院校吗

学历内卷的时代,“大学生”这个字眼已经不是天之骄子;相反,因为就业困境,反倒像孔乙己一样成为尴尬的“笑谈”。

那些曾经不在意后代教育的家长,看到大学生跟自己的学渣后代做同样的职业,甚至有种窃喜。当然,理性的家庭依然深知,这些都绝非放弃培养的理由。

研究生毕业有人依旧做服务员,这不代表读研没意义。客观地讲,稍微体面点的工作,确实依旧要以高学历作为门槛。不过,正因考研竞争激烈,有类同学陷入了两难处境。

拼命挤进拟录名单,却被多位导师拒绝,山西考生已听天由命

很多同学应该看过《鱿鱼游戏》,笔者曾听过这样的观后感:看似公平的竞争背后,其实规则都是人家定的;没有主动权的普通参与者,实际上面临着残酷。

这句话用在个人发展和考研的问题上,似乎都有些道理。研究生考试相比高考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增设了复试环节,并且还涉及导师的偏好。

这就不是简单通过考试分数能决定最终结果。很多高校宁可留着位置等待被985顶流院校筛出来的淘汰者,也不要主动报考的考生。

表面上看是平等竞争,实际上双非跟双一流院校的考生,很容易进行区别对待。一名来自山西的考生心情不太好,明明拼命挤进了拟录名单,却高兴不来。

他就像一只皮球一般,被踢来踢去。原来,由于笔试成绩排在后面,再加上本科阶段是二本院校,他所联系的七八位导师都将其拒绝。

考生将自己比喻为“灾星”,导师都躲着,只好听天由命等待分配。不知道最后分到这位同学的导师,是否内心会嫌弃他呢?

这可并非他一个人的情况,晒出这段经历后,不少网友在评论中表示有类似境遇。普通二本生在考研中,机会很努力地挤进录取名单,往往也是被嫌的角色。

二本生的努力那么不值钱吗?过来人说出无奈原因

很多人为二本生直呼不公,像这位题主本身分数低,也有情可原。可有的考生,明明成绩比别人高,导师得知本科期间是普通院校,便立刻“变脸”。

难道二本生的努力就那么不值钱吗?即使站在一个位置,只因高考时表现不够出色,就始终低人一等?复试时不因为第一学历歧视二本生的高校,真的很稀缺。

但也有过来人说出现实:这不能全怪导师,换成你当老师,愿意要什么生源?研究生教育跟本科期间不同,有着学术任务的。

有经验的导师很清楚,在很大概率上,即使笔试分数较高的二本生,通常也不及重点院校的同学。这是本科期间培养的思维,以及长达十几年的学习习惯。

不能否认有一些二本生更优秀、更勤奋,但就像企业招聘,设置门槛直接用学历背景筛选,可以减少很多失误的概率。

二本生的努力不可否认,但现实中通常只是感动了自己。站在个人角度,考研确实是突破自我;可这属于学生思维,没有换成导师视角。

有人说“高考定终身”,某种角度是现实

综上,可见二本生想要获得导师的青睐,确实要比双一流毕业的考生更加困难。这种无奈是我们必须直视的问题,唯有加倍努力、做出成就,才有望受到认可。

有人说“高考定终身”,听起来扎心却在某种角度上很现实。用人单位招聘时,名义上看最高学历,实际上也会看本科阶段。

连考研这种看似以成绩说话的竞争,考生的本科背景,同样会影响复试结果和录取结果。所以说,对于还没有参加高考的同学,一定别忽视高考前的奋斗。

没有哪次考试可以完全改变命运,但我们也要承认,有时这是一种安慰的言辞。在考研和就业时,高考后本科的录取院校,在余生很多问题上发挥着影响力。

争取进入985和211高校,这对一个人未来的前途显得很重要。当然,这里也不能走向另一种误区。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绝对不能只是为进这种名校,轻易接受调剂到烂专业。

否则即便名校出身,没有对应的岗位,家里又无法安排到体制内,等于学无所用。就像985院校里的印刷专业,现在哪里有对口的企业呢?

话题:你认为二本生考研的处境合理吗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歧视二本院校吗(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歧视二本院校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