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专硕(审计专硕考试科目)




审计专硕,审计专硕考试科目

做实做深研究型审计

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

□ 潘军

强化政治意识,深化政策研究

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做好研究型审计必须把研究方向聚焦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审计领域、区域和行业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政策要求,以及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改革方向和业务背景上来,确保研究方向不偏向、不走样。

要坚定审计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和审计工作的政治功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扛起审计监督政治责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审计,做好审计工作。要不断提升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善于从审计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问题的端倪,在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

要全面准确了解审计对象主责主业。充分开展审前调查,围绕审计对象主责主业,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该行业领域的工作要求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融入审计目标,统筹考虑目标任务、工作切入点和预期审计成果。在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的基础上,动态梳理被审计单位相关政策、制度及其出台背景,研究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责履行、业务运行和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统一高效、融会贯通的审计对象基本信息库、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资料库,为研判审计对象、预判审计热点、确定年度计划提供基础支撑。

强化监督意识,深化过程研究

审计监督专司经济监督,做深研究型审计,要深入研究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理念思路、目标方向、内容重点、实现路径等,以务实高效的审计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发展。以审计项目为平台,以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审计专报、项目后评估报告4个载体为依托,切实把研究思维转换为具体工作,努力做到审计立项站位高、关注内容方向准、提出建议可落实、成果利用效果好。

要精准研究谋划好年度审计项目。坚持把审计项目计划作为研究的着力点,紧紧围绕审计署项目计划安排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盯重大政策、重大战略、重点资金、重大风险防范,全面加强审计项目立项调研,科学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科学分析计划数量与审计资源的匹配程度,树立“精品”意识,强化“精品”培育,从审计项目计划源头着眼,全面提高审计监督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要深化研究揭示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坚持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聚焦点,着力强化政治思维,努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做到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以小见大。坚持把揭示微观问题与服务宏观决策结合起来,围绕审计目标、审计事实,反复审视取证资料,对查出问题进行综合研判,既要纵向归纳提炼具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典型个案、局部问题,也要横向贯通分析财政、投资、企业等各个审计领域发现的问题,努力揭示更深层次原因。

要研究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坚持把审计建议作为研究的突破点,在项目实施中,针对审计发现问题,预先研究整改效果,提出具体处理处罚意见,明确审计整改措施、标准和整改要求。深入研究提炼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坚持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剖析原因,提出真正有价值、可操作、能落地的审计建议,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尤其要发挥审计建议在综合报告、专报中为党委、政府提供宏观决策依据的建设性作用。

要研究推进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坚持把审计成果转化利用作为研究的创新点,加强审计成果深加工、精加工,深入分析审计问题背后的原因和体制机制障碍,提炼总结各级审计机关的重点工作和审计成果,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审计情况,为领导同志掌握情况、决策部署提供参考。积极挖掘扩大审计成果利用层次,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内部审计的有机贯通和相互协调,探索完善情况通报、资料提供、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要研究健全审计整改成效机制。坚持把审计整改作为研究的关键点,推进审计整改,促进审计质效提升。设立整改督查牵头部门,探索审计整改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审计机关整改台账管理、结果汇总、对账销号、报告分析等“一网通办”,切实提高审计整改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作用,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纳入效能目标管理考核,纳入纪检监察、巡视巡察日常监督和各类调研、督导、督查及“回头看”的“必谈”“必听”“必核”内容,推动将审计整改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化质量意识,深化质效研究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审计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根本保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深化质效研究,既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审计工作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服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审计机关创新理念、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要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深化数据采集和分析管理,积极践行数字化审计方式,所有审计项目要在审计实施方案中细化大数据审计具体思路、内容和方法措施。统一实施的审计项目要组建数据分析团队,制定大数据审计工作方案,做好大数据分析操作指引,归纳形成大数据审计方法模式并推广应用。积极开展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研究形成审计模型,逐步推进对各领域违规行为的智能化监控预警。探索建立便携、高效的“派单式”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促进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

要加强审计质量全过程管控。落实“审核、复核、审理、审定”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检查、考核和通报机制,将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做到“讲程序、留痕迹、可监督”,确保审计成果经得起检验。业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项目总体质量负责,压实审计质量全流程管控责任,把好思路关、问题关、质量关、复核关,提升项目实施效率,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审计人员要树牢“我是最后一道关口”意识,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要求,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查准、查深、查透问题,切实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

要建立健全审计项目后评估机制。建立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实现执行和总结的良性循环,持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都要认真进行审计项目总结,及时梳理工作经验和不足,提炼审计工作先进方法,并形成后评估报告。年终业务部门要对全年实施的审计项目进行全面复盘,科学评估审计项目在任务落实、资源配置、质量控制、目标实现和成果运用等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固化审计成果,形成优秀审计案例。

来源:中国审计报

编辑:孙哲

目前14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审计专硕(审计专硕考试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