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节(第1页)

大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神秘,也不难得。奈何世人先天慧性被蒙,失去了天性中本具的功能,对大道不闻不信,反而视之为异端邪说。或指责为唯心论、抽象论、复古论;或贬之为神秘主义的虚无学说,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极不协调的陈词滥调。因而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因而只相信肉眼之见为实,凡耳之听为真;以能见的事物为真、为有,以不能见的事物为无、为虚。只相信显的、阳的一面的事物存在形式,不相信隐的、阴的一面事物的存在形式。只相信现代科学所论证的为可信,不相信祖先们用大智慧所揭示、所验证过的宇宙真理。所以完全陷入了只知其所以,不知其所以然的认知局限性和偏面性,甚至是固执的迷信性。故只能在阴阳制约的必然王国里饱受痴迷之苦,而难以进入自由王国尽享大自在之福。

世人虽分秒都在享受着自然界的恩惠,然而却毫无所知;虽终日受用大道之助,却全然不明。正像盲人骑瞎马一样,东冲西撞,非要到碰得头破血流鼻子歪之时,方才聪明一点。但也只是被动的、被迫的,并非真知其内中深涵的本因、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自然规律。所以不能像有道之人所能达到的那种“用之不可既”的境界。

自然界的规律,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正像日月的昼夜交替一样,即使你有绝顶的聪明,岂能改变它的规律性?人常用“太阳从西边出来”之句,来形容痴心梦想和异想天开者的变态心理,正是这个道理。昔之帝王时代,天下臣民常呼“吾皇万岁、万万岁”。详究历代身处九五尊位的皇权皇叔们,别说千岁万岁,有几人超过百岁的?恐怕龙体能存七、八十岁者,也是寥寥无几。连自身性命都难保,岂能使天下“用之不既”?

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显得何其渺小?即使帝王之类的大人物,在自然大道面前,也只不过是一粒微尘而已,有什么理由不尊天敬地呢?所以人类在自然真理面前,应该老老实实,只能认识它,顺从它,敬畏它;而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胡言乱语。人们曾经高喊过的“战天斗地”,“要叫老天低头”等发烧狂言,不仅有罪于天地,而且也曾使自己吃了不少苦头。可见“天道无情似有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唯德是辅”等,这些话语都是真实不虚的道性法则,它表达了“天道好还”的基本规律。信不信?则各人由心去了。

【本章说解】

本章经旨,是在论述大道妙用的无穷无尽。

大象就是太极阴阳。大象之实际,是以大道为体;大道之显用,是以大象为用。名虽有二,其理为一。在无极,谓之“天地之始”;在太极,谓之“万物之母”。天地既判,万物既有,然后安名立字,万象万名,不止一端。若以道之本体言之,即是“无名之朴”;若以万象始初言之,即是“象帝之先”。

修道之人,若能悟大象之妙,可以明阴阳消长之理,晓古今盛衰之事,知万事变化之吉凶,可见事物之始终。可以扶三纲、明大义、正人心、抑邪说。修身之大本,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器,皆是以大象这个“一”而贯穿始终。

何为大象?譬如“无名天地之始”,这是静而未发之大象。又如“有名万物之母”,此是动而应物之大象。再如人心“喜怒哀乐”未发之际,则是真性虚明空静之大象。修道之人,若能于不见不闻、无心无意中执此大象,犹如镜明之鉴,如度衡之平,万法皆无,一法不立。心之天理,浑然无迹,天地万物,皆是我真性中的空明境界。

至于道之大用流行,应事应物,内守则心如地之方正,稳如泰山;外应则如车轮之转,似珠之圆。当方则方,当圆则圆,因时制宜,因物制宜。无论方与圆,无一不是从心上变化出来的。故执大象者,能动静如是,即可百用百当,万用万成。用道治国,则国安民昌。以道修心治身,则延年益寿,增智添慧。其用何有穷尽之时?

大道本自然。如何执大象、行大道?世间却有完全相反的两种态度:愚者往而不返,舍道而从物,为物所迷,随物而转,心中一刻也不得安宁。有道者往而不害,顺物性而不离道,故无所不安,无所不平,无所不泰。有道之人,面对万千形象的器物世界,犹如旅行寄宿一般,不粘不恋,不为境花所迷。世人逐物,常为乐饵所诱,留恋而忘返,迷失道径,未有不为患者。故圣人执道之大象而往,虽从于物,却常与道相伴,味无味之味,视无色之色,听无声之音,用无用之用。即是终日立于万花筒般的形色物质之间,也是以道为用。无论享受多么豪华,也无论生活多么困苦;无论名利权势多么显赫,也无论处境多么卑微。全都淡而化之,收为我道所有,顺逆皆不为物所累,此其所以安平泰也。

大智慧之圣人能执大象行天下,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无不可执此以往,此即所谓“抱一以为天下式也”。能抱此大象之“一”,道之用即可无穷无尽。大象虽无象无形,却伴随着有形有象之物。大象非美乐厚饵之物的有滋可味,有声可听,有色可视,而是淡乎希微。

大象用其无用之用,无形之用,用而却能不尽不穷。大象之用,无浓酽(yàn指茶、酒等饮料味厚)之偏,故无倾危之患。若有宴乐之贪,则必有酖(dān嗜酒,沉溺)毒之害。譬如雅乐与郑声,五谷与肥脂,淡者和心而养人,浓者荡神而爽口,淡者爽气而怡人,浓者污浊而害身……。

总之,凡有可欲者,即有所害,其用必穷;无可欲者,亦无所害,其用必不尽。由此可知,世间无味之味,是为至味,终身受之而不害。希声之声,是为大音,终身听之而不烦。无象之象,是为大象,终身执之而无敌。推之六合而可行,放之四海而皆准,行之显隐而皆通,用之于万物万事无不宜。所谓执大象、行大道“天下可往”者,即此义也。读者可从此中深参之。

微明章第三十六

【将欲翕(xi)之,必固张之;】

“翕”,音吸,收敛之意。“固”,副词,姑且、暂且的意思。“将欲翕之,必固张之”,这两句是说,自然界的一切物理现象,都是将要在吸聚、收敛之前,必然先要暂时扩张它。世间事理亦同。凡事尚在筹谋,还未运作之时,谓之“将欲”;事情已经发生,定于已然之时,谓之“必固”。“将欲”是形容阴阳五行气数运行中的一种理势。

“翕”与“张”是比喻天地之道的自然运化形态。天地之道,“将欲”之机不可知,“必固”之势不可见。天道运行之理,犹如人之呼吸,吸气足后求其呼,呼之尽时求其吸,一吸一呼,一松一驰,一阴一阳,以此传输宇宙本源的道性物质,养育天地万物。犹如人体肺脏以不停息的呼吸运动,吸聚外空间的新鲜空气,提炼人体生命所需的氧气、真炁等精华物质,进行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生理活动。生命不息,这种翕(xi)张运动永不停止。

天下万物之理,皆是有翕(xi)有张,翕张互依互换。张之不足,则其机未尽,翕之反而至危;翕之不足,其势未至,张之反而至害。“将欲翕”与“必固张”的机微,发之于外,用之于显态万物,都是既可知,又可见。天地造物之道,就像风箱的道理一样,不吸聚便不能发散,不发散便不能吸聚。有此翕张之妙,天地施化之道即立,万物才能生生不息。

乾道不专一,不能致遂;坤道不翕聚,不能藏机。不但天地如此,万物亦有吸张之理。比如蛟龙,若冬月不潜于深潭之中,则春分之后便不能登天而变化。又如尺蠖(huo)之虫,若身不屈便不能伸,不能屈伸便不能前行。物理尚且如此,何况天地乎?天之道,人之理,物之势,未有不是此理者。此理与易经的阴阳消息盈虚交替相通。

圣人观天道之张,便知大道将翕之机,是因张之势已尽,不得不吸聚;收敛之势已满,又不得不张开。张之时,万物自此而出,此即生生不息之理。翕之时,万物自此而入,这便是复命归根之理。天地造物的翕张理势,皆是自然而然之妙,并非天地的有心造作。人之收敛精神,摒(bing)除好恶,存其心,养其性,致其静,守其笃,此便是“翕”。人之显露精神,恃才傲人,逞能好强,驰心外用,此便是“张。”

惟圣人颠倒阴阳,逆施造化,其翕张之机,皆反而用之,故其用无不为、无不善。翕张予夺之术,圣人用之除暴消恶,可以造福人民而累德;小人借之行诈,为一己之私而造罪。正如《阴符经》所说:“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身,小人得之轻命。”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说要想削弱它,先要加强它。这是万事万物的自然之理。

“弱”与“强”是一对矛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一个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的变化过程,这是世间万物的普遍现象。观天地之道,春夏则为强,秋冬则为弱。观人之理,青壮则为强,年老则为弱。观人事之用,有力则为强,软懦则为弱。天道辩证之理,强与弱相对而相因,都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化,惟在如何去把握。欲知将来之弱,先观今日之强;以观今日之强,未必不是将来之弱。这种阴阳变化之道,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惟有深明其理,知道之妙,反行其道,逆转阴阳,以强为弱,守弱求强,才是真强。

世人只知强之为强,弱之为弱,好强而厌弱,逞强而凌弱,用强而蔽弱,此皆是狭隘的偏见,鲁莾的表现。强弱互变之理,俯拾即是。观世间逞强好斗者,有几个能长久,最后多是引火烧身,自取其辱,由强而毁,由强变弱。古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俗话有“人怕出名猪怕肥”,说的都是强弱的互变之理。圣人知强弱之机,明盛衰之理,用弱不用强,用柔不用刚,处下不处上,守弱不用强,皆是反而用之。如此以守弱为强,颠倒而用,弱之势虽似一时不足,而强之理却蕴含其中,强之势则可以久长。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此即“道者反之动”之理。学道之人,强弱宜反而用之。守弱即是强,逞强便是弱。今日能守弱,将来必为强。只知好强,逞强好能,必招祸患;强之过久,强到力尽时,岂有不弱之理?守弱就是守心,就是执两用中。“中”,就是天地之心,万物之性,万事之理。过刚易折,过柔易散,过强易损,过弱易溃。惟有执中,方可永立于不败之地。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其意是说:万物都有兴衰之时,在未废弃之前,必有一段兴旺时期,在它兴盛未废除之初,就要设法稳固它,这样才能延长其久兴不衰之势。天下万事万物,有废必有兴,有兴必有废。兴者,废之机;废者,兴之兆。兴与废乃是自然气机运化的变迁过程,天下国家有兴废的交替,人有由幼至青、由青至壮、由壮至老、由老至死的生命历程,物有由生至旺、由兴至废的消亡过程,这些都是阴阴演化、因果互换规律的必然。纵观天地万物,兴废之理循环不已,废兴之势往返不休。

圣人明其理,因事物兴废之势反用之,顺其势而拨转阴阳。当事物处于将废之时,不免强为兴,安守暂时废败之势。守废以待兴,守弱以待强,审时度势,顺其自然,侍机再将废反之为兴。在守废时,虽处于一时之弱,强之理已在其中;虽守于废败之地,则兴旺之机已在孕育。兴废之理,就是阴阳互变互生之势。废久必兴,兴久必废,此乃常理。唯知理明法,恪守道德者,方可立于久兴不废之地。

自然界由废待兴的现象比比皆是。日月交替,秋冬为废,春夏为兴。夜暗为废,昼明为兴。万物敛藏枯萎为废,开花结果为兴。人体病弱老死为废,青壮健康为兴。事业倒霉为废,发展壮大为兴……,如此等等的兴废运化,皆是阴阴之使然。若要转废为兴,只有守废守弱,待理势将至,则必然是一片生机盎然。守废就是守道德。

古有“百废待兴”之句,这个“待”字就是守道,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而绝不是坐以待毙的消极沮丧。常人往往识心用事,不知废兴之理,遇到兴时得意忘形,不知守废;遇到废时,心灰意冷,不知待兴。故而往往违背自然常理,适得其反。“将欲废之,必固兴之”盖是此义。

天地有盈虚消长,人有寿夭穷通,此乃气数之常。但这种气数只可以拘凡夫,而不能律圣人。圣人有挽回天地之能,有扭转乾坤之德,有颠倒阴阳之法,惟逆施造化而已。即如时至金秋,万物将收,而翕弱已难,而圣人则有张天地之气运,强气血之功能。时至隆冬,万物皆废,槁枯难生,圣人则守一阳之复,待气象之重兴。圣人有此倒转之功,故能永立于不废之地。

恰好我也喜欢你  末世谈  末世之活下去  你是我藏在友情下的悄然心动  穿越到渔村?我带全家致富当地主  穿越之丑夫  喵喵  一线女星[娱]  雅妃是狐狸精  女王不见女王  偏偏遇见你  娇宠记  重生之花瓶逆袭  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  撩宠系花学妹  1胎2宝:总裁爹地,轻点宠  哈利波特:傲娇的马尔福大小姐  穿越之乡村小夫子  巨蟒血的传  颠覆剧情[综]  

热门小说推荐
下山第一天就撞鬼

下山第一天就撞鬼

时锦从小长在白云观,十五岁时跟随萧家家主萧鹤川回京。二十二岁的萧鹤川看着面前娇娇小小的小孩儿你跟着行远叫我爸爸也可以。眼底毫无波澜的时锦你要是觉得你七岁的时候能生下我,我是不介意叫你爹的。萧鹤川二十五岁的萧鹤川面对出落的亭亭玉立的时锦锦锦时锦爹爹萧鹤川卒...

太古剑尊

太古剑尊

并指青云,气吞幽冥。大道交错,剑者独尊。这是一个人和一把剑的故事!红尘三千丈,琉璃染天香。群雄共逐鹿,剑尊掌苍黄。剑的真谛,万年之秘,以血海无涯重铸登天之路,以亿万枯骨再炼剑道经书。一切尽在太古剑尊。...

姐姐非要换亲?我嫁首长她悔哭了

姐姐非要换亲?我嫁首长她悔哭了

绝美战地女军医禁欲军官八零先婚后爱双洁沈稚欢惨死在除夕夜,家中遇险,偏心的父母护着姐姐,毫不犹豫把她推了出去!再一睁眼,她重回19岁那年,姐姐非要换亲妈!谢澜深受了重伤活不长,让妹妹守寡,我替她去顾家,我愿意当后妈!沈稚欢反手拿起棍棒,当场暴打全家!想换亲?先断亲!拿钱!签!临死前家人丑恶的嘴脸还...

三胞胎死后,我嫁给了渣前夫他小叔

三胞胎死后,我嫁给了渣前夫他小叔

老公小青梅养的狗害两岁女儿得了狂犬病送医。渣老公却为了救他的小青梅和三只狗,延误了救女儿的黄金时间最终惨死医院。同一时间,婆婆的不看管,致使家里的大宝小宝溺死游泳池中。安抒抒痛失三个孩子,一夜白了头。从此,她褪下过去无用的温婉懂事,将自己磨炼成锋利见血的利刃,一刀一刀将恶人凌迟。葬礼上,缺失父爱的孩子们,到死也没等...

盗墓,被偷听心声后我暴露了

盗墓,被偷听心声后我暴露了

嘿嘿,我就吃个瓜,没想到把自己搭进去了!Σ°△°︴秦泽一朝得金手指,以为是末世降临却不成想穿越到盗墓世界,熟知剧情的他本想当一个吃瓜路人甲,却被人揪住命运的脖颈,被迫无奈他只好选择入局。同时,他也有了一帮过命交情的好兄弟,但他没想到的是他以为的兄弟情,慢慢地变质了而本人却傻乎乎的,不自觉落入灰狼们...

我有了空间戒指后,财富无限

我有了空间戒指后,财富无限

关于我有了空间戒指后,财富无限父母双亡的林震南继承了一家父亲遗留下来的二手书画店,无意之中,一只修炼万年蜘蛛,在雷电交加之时,元神最弱之时,被林震南一掌手拍碎本体,蜘蛛本命元神入体,机缘巧合下,林震南…传承了它的异能。后来更是得到了一枚上古超级空间戒指,空间更有一方小世界。后来林震南更是鉴宝,赌石,看相,看风水,修真,无一不精,一时喜从天降,富贵逼人!...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