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随便唠唠,不必紧张。”云逍和颜悦色地问道,“家里有几口人,多少田?”
邱长贵答道:“家里有七口人,田三十五亩。”
立即有人提出质疑:“你自己的田,还是租别人的?”
“以前家里只有五亩薄田,这几年那些官绅老爷们的田也要缴田赋,只有把田贱卖了,我家老大在遵化的钢厂做事又赚了点闲钱,于是又购了三十亩。”
邱长贵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笑呵呵地答道。
对于华.夏的百姓而言,有田可种,就是一辈子最开心的事情。
云逍又问:“家里人每天吃几顿,吃些什么?”
“平日吃两顿,农忙时吃三顿,高粱、玉米和红薯为主……每顿都能吃饱。”
说到这里,邱长贵不由得一阵感慨。
“前些年啊,三天能有一顿饱饭吃就不错了,哪能想到,现如今居然每天吃三顿,至少有一顿能敞开肚皮吃。”
“老大在钢厂做事情,每个月还能给家里送几两银子回来。”
“也不知道这是咋回事,这日子咋就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呢?”
一名百姓笑着说道:“这不是因为咱大明出了一位圣君,又有一个神仙一样的国师么?”
崇祯顿时龙颜大悦,百姓的一句‘圣君’,比大臣们一千句马屁都要舒坦。
“我听说,红薯就是国师从天上带下来的,这东西可真是救命的仙粮……也就是吃多了爱反酸,放屁也多了。”
邱长贵的话,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等笑声落定,云逍继续问道:“田赋和劳役多吗?是否还有其他杂税?”
“田赋没多少,以前交田赋必须是银子,要给火耗,现在直接给银券,也就没了火耗。”
“劳役也不多,除了村子里修路、架桥,其他的官府给工钱。”
“杂税倒是还有一些,主要是村子里刚修了一间学堂,每家每户都要出点银子。”
其实大明自立国以来,田赋就定的极低。
在朱元璋时期,定为三十税一,即缴纳收成的三十分之一,这个税率相对较低。
到了大明后期,田税税率不到2%,几乎接近五十税一的低税率。
纵观历朝历代。这样的税率都是最低的。
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大明朝廷可谓是典范。
而后来的螨清,田赋大部分时间是十税一,实际征收的比例却高达二十税一。
就这,那位麻子皇帝一句‘永不加赋’,被很多人吹上了天。
大明底层百姓负担最重的,是杂税和隐形税。
这些都是地方官府、豪绅,巧立名目、层层盘剥的结果,与大明朝廷决策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并且最终也没落到国库中。
这几年推行税务革新,斩断了杂税和隐形税,也就等于卸下了底层百姓身上的重担。
“家里的人,冬天都有棉衣?”
云逍看了一眼邱长贵身上破旧的棉袄,接着又问道。
“有呢,这几年手上有了点银子,棉袄的价钱又一年比一年低,前年家里每人都置办了一件棉袄。”
“想着前几年,家里就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如今每人都有换季的衣裳。”
“小老儿我,以前做梦都没想过会有这样的好事!”
邱长贵笑眯眯地应答,脸上的褶子就像开了花。
云逍再次看向那老僧,“都听清楚了,这就是你所说的民生艰难?”
种个田先 鸿运官道 千金归来强势复仇一个也不能少 红楼林家女:带着空间创飞所有人 手把手教你做公司 藏地秘境:地狱之门 灵气入侵:这该死的末世我来终结 御神天宗 吞仙 我为剑帝 谢家骄子的新书 开局战场,从兵卒砍到盖世至尊 救命!谁家护卫坐主子腿上啊 我不穿努力做个正常人 创生多元宇宙星河逍遥游 霜寒末日:我重掌秩序 官声之巅峰权力 我在公爵家的经历变成小说了! 穿越之捡个太子来种田 入赘我乐意,我是天神我无敌!
并指青云,气吞幽冥。大道交错,剑者独尊。这是一个人和一把剑的故事!红尘三千丈,琉璃染天香。群雄共逐鹿,剑尊掌苍黄。剑的真谛,万年之秘,以血海无涯重铸登天之路,以亿万枯骨再炼剑道经书。一切尽在太古剑尊。...
馅饼,说好的豪门风云世家恩怨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江湖快意儿女情仇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纨绔嚣张衙内跋扈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狗血装逼扮猪吃虎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医卜星象天机莫测呢?嚓,你有完没完?有,都有!不会自己看书啊?好,我看书去了,看得不爽,削你!那看得爽了呢?要不要给票?...
时锦从小长在白云观,十五岁时跟随萧家家主萧鹤川回京。二十二岁的萧鹤川看着面前娇娇小小的小孩儿你跟着行远叫我爸爸也可以。眼底毫无波澜的时锦你要是觉得你七岁的时候能生下我,我是不介意叫你爹的。萧鹤川二十五岁的萧鹤川面对出落的亭亭玉立的时锦锦锦时锦爹爹萧鹤川卒...
老公小青梅养的狗害两岁女儿得了狂犬病送医。渣老公却为了救他的小青梅和三只狗,延误了救女儿的黄金时间最终惨死医院。同一时间,婆婆的不看管,致使家里的大宝小宝溺死游泳池中。安抒抒痛失三个孩子,一夜白了头。从此,她褪下过去无用的温婉懂事,将自己磨炼成锋利见血的利刃,一刀一刀将恶人凌迟。葬礼上,缺失父爱的孩子们,到死也没等...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脆皮大学生李友仁玩着一款生存游戏时,一道绿光在头顶浮现,刺眼的绿光让李友仁闭紧双眼,感受到刺眼的光芒消失,李友仁已经来到了1958年。李友仁在这红火的年代面对历史的浪潮,他会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