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42章 前凉8(第1页)

前凉第四任当政者张骏被凉州百姓誉为“积贤君”。那时前凉表面刑清国富但灾荒饥馑却时常发生。《晋书·张轨传》载:顷年频出,戎马生郊,外有饥羸,内有虚耗。这一切关乎民生疾苦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前凉当政者的格外重视。张骏构思了一个宏伟的设想:准备改造沙漠,以次来扩大耕地。

于是在一次朝会上他和诸大臣们商量如何实施“治沙田”一事,却招来了大臣索孚的极力反对。索孚说:“凡为治者,动不逆天机,作不破地德。昔后稷之播百谷,不垦磐石,禹决江河,不逆流势。”争论的结果不言而喻,张骏将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远调到伊吾做都尉,专门负责这一区域的屯戍。

张重华即位后,进一步施惠于民。他的施政策略是“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以恤贫穷”。在这诸多策略中,“省园囿”的民生福利性程度最大。前凉园囿之兴,开始于张茂筑灵均台,止于张骏筑谦光殿。这期间,许多“崇饰台榭”的工程,既广占耕地,扩大了土地占有方面的矛盾,又费时费力,加重百姓徭役负担。

另外园囿之兴还使得当政者沉湎于酒色园林之娱,荒废军政要务。张重华将园囿开放,供民耕垦。这项措施的实施,还省掉因土木兴建对劳动力的征发,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使百姓能休养生息。“除关税”并不是完全废除取消关税制度。

自张骏经营西域取得成功后,中西贸易日见活跃,关税和市税已经成为前凉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因此,张重华实施“除关税”的举措是为了维护前凉的一统政治和减轻胡汉商贾的负担。因为,据史载:前凉政府在河西主要城市收市税,虽然关税取消,但由于通商的人多了,市税收入也就大幅增多,并不影响政府收入。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最为安定的地区和文化中心,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北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重要地区,有南有建康,北有姑臧的美誉。

学术思想

“古之建国君民者,必教学为先。”教育,同样对于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历任统治者来说,是一项势在必行,必须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从张轨时,便视教育和倡导教化为治理凉州的根本策略之一。他“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以教之,春秋行乡射之礼”,这是一段记载于《晋书·张轨传》中的文字,从这寥寥数语中,我们深感张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他文教兴邦的凌云壮志。到张骏时,“以右长史处领国子祭酒”。再到张祚时,曾以安车束帛征郭荷为博士祭酒,荷不受。

前凉时期的教育主要以“文治兴邦”和“教化齐俗”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初期的政治密切结合,培养了大批人才,使河西地区一步步走向安定,河西文化也繁荣起来。所以在北魏攻破北凉后,“徙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三万户于平城”,这群人中,如索敞、刘昞、阴兴等人,北魏主“皆礼而用之”,并且北魏朝野中还盛赞“凉州虽地处戎域,然自张代以来,号有华风。”

民生教育问题解决了,再加上慎刑息兵的政策,前凉成为十六国当中君主最多,持续时间最久的朝代(前凉历九主,75年)。正如史家们评说的那样,张轨及其子孙们在西北“内抚遗黎,外攘逋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为保宁河西,发展西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功绩。

前凉能在纷乱的战争局面下较安定地发展,一方面使其西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儒家名教治国思想指导下的得力的治国措施。在社会上升时期,儒家思想的优越性是显然的,前凉以儒学为主导的治国方略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继承前代崇尚文教的传统,不但提高了河西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而且使各民族的文化心理更加接近,促进了该地区的民族融合。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移民实边以来,凉州成为汉族和西北各民族直接接触和交往的地区,成为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地带,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新朝末窦融统治雍州(河西)时,如出一辙。这一地区的安定与否至关重要。

东汉末年乃至西晋,由于统治者游牧民族政策的失误,已经对丝绸之路经营的失误,导致这里民族矛盾激化,各族间的战争频繁,如在东汉末期的羌人起义、西北鲜卑为主的凉州之乱,所以处理民族关系是保证凉州安定和发展的关键。

前凉的缔造者本就为凉州人的张轨在弭平“凉州之乱”过程中就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任凉州刺史时能切中要害,倡导儒学之风,以宽松的文教政策吸收、容纳各族文化,逐渐形成以儒学为主的各种文化的融合体。再加上一系列回复货币流通、发展生产的措施,促进了凉州的民族融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崇尚儒学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来参与政务,使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文化中心逐渐迁移到地处西北的河西,十六国血雨腥风的中,飘然世外的西北前凉政权依旧保存着华夏文化的精髓,张轨不求回报的接纳流亡的这些北方的世家大族,为这些士族提供了救命的避难之地,不像有些人落井下石,前凉对他们的帮助,这为后来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周的世家大族的凉州情节奠定了坚实基础。

儒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始终为巩固国家统治秩序起着中坚作用。儒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前凉利用“中州人士”避难凉州的有利条件,兴办学校,积极鼓励私人讲学。由于汉魏以来学术逐渐地域化、家族化,而来到凉州的世家大族和高级知识分子恰恰将不同地域、不同家族的不同的学术流派带到西北地区,带动了凉州本土文化的发展,西北着名的学术世家代表者有如下几个家族:

原籍陈留江氏家族,在江琼时流寓武威郡。江琼原受学于魏晋书法大师卫觊,“善虫篆训诂”(《魏书·术艺·江式》),是书法和古文字学家。其家族成员“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不坠”(《魏书·术艺·江式》),其可谓西北的学术世家。

原籍京兆杜氏家族,杜耽逼避乱凉州落籍武威郡,着名经学家杜预的后人,之后的杜骥,杜氏家族流落凉州者甚多,他们到凉州后致力于传播经学,杜氏一脉,后来名流辈出,杜耽家族中,唐朝的杜甫、杜牧均出自这一脉。

原籍广平程氏家族,是着名的法学家族;程骏避乱落籍凉州,后侍奉北魏,子程元继、程公达、程公亮、程公礼,并无官。程公义,都水使者、武昌王司马、沛郡太守。程公称,给事中、尚书郎,学术颇丰。

原籍河东裴氏家族,是着名的文学家族,与琅琊王氏齐名,裴慬避乱凉州,裴茂之子裴徽的子孙大多在凉州为官,所以号称西眷,裴慬从河西返回河东郡,居住在解县洗马川,号洗马裴,此二房一个排第一、一个排第二,他们学术也颇丰。

原籍陈郡谢氏家族,是着名的六朝世家大族,落籍凉州的谢艾本出自陈郡谢氏,他着书立说,他常自比诸葛亮,作战勇敢有机谋,诗文也很有名,学术颇丰,六朝时期的和他同宗的谢氏家族风云于东晋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原籍弘农杨氏家族,杨和、杨钦落籍武威郡后,也为前凉张氏出力不少,博通经史,其后裔杨叉,仕北魏,北魏凉州大都督,金城、魏兴二郡太守,清水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赠淅州诸军事、淅州刺史。

原籍河内常氏家族,着名的学术世家,常珍因世乱遂居凉州,后裔世代称武威郡望。其后裔常爽,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讳侯,五经百家多所研综,州郡郡礼命皆不就。常珍、常爽家族在凉州经历了后凉、南凉、西凉、北凉,最后归于北魏,对复兴北魏都平城的教育事业有过重大贡献,其可谓西北的学术世家。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荡宋  从一人之下开始吃遍洪荒大世界  凡人穿越修道辰落若景  小吴的孤独日记  蝉动  圣心双雄  我,魔女收藏家  三剿李家冲  全球进化,我让华夏遍地武道人仙  大唐不屈战魂  亮剑:追随孔过瘾,打造最强军工  出猎  从98开始换种活法  狄仁杰之神龙之变  能不能不要这么凶  超神级学霸  狐妖小红娘:师妹她强的离谱  中国篮球复兴之路  糙汉猎户的小娘子是穿来的  

热门小说推荐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邪气凛然

邪气凛然

很显然,这是跳舞的又一套新书。也将会是跳舞在起点的第五套全本。(注意,这本书是都市YY,呵呵。几乎没有什么神话色彩,更不会再有什么教皇教会宗教圣骑士吸血鬼玉皇大帝之类的东西了)...

年代58:进场成为食堂采购员

年代58:进场成为食堂采购员

脆皮大学生李友仁玩着一款生存游戏时,一道绿光在头顶浮现,刺眼的绿光让李友仁闭紧双眼,感受到刺眼的光芒消失,李友仁已经来到了1958年。李友仁在这红火的年代面对历史的浪潮,他会如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呢。...

我家娘子乖巧,一掌呼飞全城老少

我家娘子乖巧,一掌呼飞全城老少

战火纷飞的西域,封小侯爷浑身血污从前线下来,伤痕累累。眉目娇软的小姑娘默默不说话,只是看着浑身是伤的少年啪嗒啪嗒掉眼泪,俊美张扬,惊才绝艳的少年哭笑不得,粗粝的指腹给她抹泪,宝贝儿,别哭,小爷没事儿!小姑娘点点头,然后委屈的擦着泪,趁封小侯爷休憩的时候排兵布阵,一举拿下了西域。国子监人骚嘴贱封小侯爷×身份神秘软...

母女重生互换身体,两人都杀疯了

母女重生互换身体,两人都杀疯了

前世,真千金盛敏敏刚出生被恶意调包,过了12年牲口般的农女生活。12岁被接回盛府,亲生父母,3个嫡亲的哥哥无条件地偏宠假千金,最后盛敏敏跟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被假千金活活烧死。今生,盛敏敏与亲生母亲互换身体,她决定以母亲的身份整死假千金,3个哥哥跟所有仇人盛敏敏心情不爽逆子,逆女,跪下!扑通几...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