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考研(现代汉语考研方向)




现代汉语考研,现代汉语考研方向

2021年,为推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继续教育的公信力、影响力,展示优秀成果,传播成功经验,推动行业“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再次推出“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征集活动,遴选出67项成果。为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的优秀示范和借鉴引领作用,特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增刊形式出版。

增刊汇集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普通高等院校、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在继续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优秀成果、特色案例、理论成果,凝聚了继续教育同仁的智慧和心血,是继续教育领域珍贵的年度成果报告。期待以此为继续教育、在线教育行业树立标杆、提供参照,助力继续教育和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以“现代汉语”课程开发为例

作者: 沈翔 周明华 李丽丽 梅雨妍

【摘要】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配合学校“整体规划、全局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战略部署,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充分考虑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方法路径,构建了由教师、学习设计、媒体设计三支队伍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吸收发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大胆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本文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详细介绍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继续教育;课程设计;文化自信

山东大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制订《山东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继续教育学院积极配合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对成人在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进行深入研讨,积极探索创新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方法路径,努力构建了全面覆盖、内容丰富、层次递进的思政教学体系,在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成效显著。2021年5月,学院设计制作的学历继续教育课程“现代汉语”获评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山东省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文以“现代汉语”课程的建设过程为例,介绍学院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实践探索经验,以期为学历继续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迪。

一、

学历继续教育“现代汉语”课程基本情况

“现代汉语”是我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于2020年秋季学期向专升本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放,目前该课程于综合学习平台运行顺利,配套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丰富多样,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效果显著。该课程中的两节微课程“传承诗歌艺术 增强文化自信”和“汉字之美 大国之道”在我校首届课程思政短视频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现代汉语”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对于培养新文科人才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课程通过深度挖掘提炼新文科专业体系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价值和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结合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汉字文化和中华文明,潜移默化到各教学环节。同时关注对学生性情的养成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对成人在职学生优化爱岗敬业、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注重将思政教育成果融入学生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二、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现代汉语”的课程定位

“现代汉语”从学生继续教育的特点出发,让学生立足语言文字这一课程重点,活学活用,由分析解决工作、生活中相关的语言文字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从而造就专业基础扎实而又有使命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综合型应用人才。“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总体设计主要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回顾历史,品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通过对现代汉语语音和文字演变的回顾,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第二,贴近现实,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结合继续教育学生专业背景多样、思想成熟的特点,本课程将成为连接国家方针政策与学生的桥梁,教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因势利导地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专业,学好、用好国家的语言文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第三,着眼未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意识。

课程基于在线学习平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明晰的学习路径,广泛运用研讨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积极自发的创造意识。

三、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确立“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国家语言文字的相关政策,掌握普通话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全面把握现代汉语的相关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程知识体系出发,结合学习者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基于案例式、研讨式、故事化等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学习活动为主线,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开展测验和主题讨论,围绕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开展直播课堂、实时组织小组研讨和调研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意识和规范意识,理解国家语言规划和国家语言战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二)构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现代汉语”课程在确保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强调文化知识的渗透,其课程思政内容的构建突出实用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提取强调针对性。基于语音、词汇、文字、语法和修辞五大部分,挖掘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等三个方面加强文化自信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及爱国情怀。

例如:词汇构成部分的设计,紧跟社会发展变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领悟民族文化内涵。教师通过标准语词和方言词、英语中的汉语词语、古语词和新造词等知识点的讲解,将知识点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的巨大进步,使学生深刻理解语言的发展是如何体现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

又如:文字部分的设计,通过解读文字发展演变史,让学生领悟民族文化内涵。教师详细介绍了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侧重介绍了与古文字相关的文物,让学生对汉字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观念。其中“汉字之美与大国之道”专题,充分把汉字文化与做人、治国的理念合而为一,从“字如其人”出发说明书写的特点正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直线的耿直,曲线的婉转,规矩而又圆融,处身世界与他国交锋亦如是,不卑不亢而又合作开放。

(三)改进“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除了专业知识的讲授外,重在彰显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时代性和引领性。鉴于成人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习需求明确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问题式、协作式、生活化等各类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贯穿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中。

1.座谈+现象剖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热词、调查媒体语言使用规范以及文字“有边读边”等现象剖析,采用座谈讨论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从中发挥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树立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意识和规范意识。

2.案例+研究学习

运用当前较为热点的流行歌曲《千秋梦》与古音知识的结合,挖掘与专业课程的紧密关系,采取“小组分班—预设问题—学习准备—直播讨论—深度思考—讲解阐述”方式,策划了系列课题研究与讨论,学生通过学习古代的声母韵母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了解到现代汉语方言都是古代汉语的延续,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

3.直播+分组学习

结合课程重点、难点及热点话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学习分组任务,利用“直播+讨论”的方式开展话题探讨。教学团队课前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确定主题内容,发放学习材料,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形成个人的思考与观点;课中设有主持暖场,教师主讲内容,助教引导和知识拓展;课后满意度调查,积极者表彰等。通过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在扩充知识体系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完善“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建设,通过督导、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成效评估、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从“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两个层面对课程进行多角度、全过程、立体化评价。

一是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通过对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是同行评价。相关专业教师开展集体研讨,分析查找课程问题的同时,结合学科发展和外部需求、政策的变化,提出课程改进的意见、建议。课程负责人综合各类评价反馈结果,制订课程改进计划并加以落实。

三是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教师对照课程学习成果,结合学生学习评估结果(包括测验、作业、讨论、期末考试等)及学习过程数据,多角度、全过程地考核和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达成情况;通过采用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之间互评作业,检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的情感态度。

四是教学综合评估。督导人员从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学生支持、技术应用等影响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关键因素入手,对课程进行全面诊断评估;学生通过调查问卷、讨论区等集中反馈其对课程的评价和意见、建议。

四、

结语

本课程作为学校继续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探索成人学生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和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全过程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宝贵的实践经验,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今后,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推动更多数量、更有价值的一流网络课程建设,助力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开发与共享。

[参考文献]

陈会方,秦桂秀. 2019.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5):53-55.

教育部. 2020-5-28.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D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鄢显俊. 2020. 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践误区及教育评估[J].思想教育研究(2):88-92.

张弛,宋来. 2020. “课程思政”升级与深化的三维向度[J]. 思想教育研究(2):93-98.

周 芸,陈晓梅. 2021.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体系设计[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2):83-88.

作者简介

沈翔,副院长;周明华,主任;李丽丽梅雨妍,科员。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50100)。

本文刊载于2021年11月30日出版的《中国远程教育》增刊。

精品悦读

学术精华

现代汉语考研(现代汉语考研方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