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8月5日,以色列宣布在加沙地带开展“黎明”反恐行动,持续到7日停火时,以军共对加沙地区发动了147次空袭,造成至少47人死亡,其中半数为妇女儿童,另有300余人受伤,数十户家庭无家可归。

不过这场以色列军队“先发制人”的行动,虽然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甚至战斗至今还在继续,但其影响却仅限于中东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就来了。

8月11日,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接受媒体采访,大谈“我们处于战争状态”“欧盟公民应该为支持乌克兰付出代价”“欧盟对乌克兰有‘道义上的责任’”“欧盟与美国保持‘绝对合作’”时,有记者就问了——

你们为啥更愿意支持乌克兰人民,而不是加沙人民?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色列有军事进攻并占领他国领土吧?有杀害他国平民吧?有武装强制封锁加沙地区吧?联合国“侵略罪”的元素凑齐了啊!你们成天对俄罗斯的“侵略”义愤填膺、宣称对战争有“道义责任”,那么对被侵略的加沙人民,为啥看都不看一眼呢?

这个问题很犀利啊,一把将西方的伪善面具扯了下来。

不过博雷利这人,也不知道是脸皮厚,还是真实诚,他是这么回答的——

“我们经常被批评是‘双标’,但在很大程度上,国际政治就是双标,我们不会对所有问题使用同样的标准。”

这…….如果我不要脸了,你还能打我脸么?

然后博雷利开始“就事论事”了,说加沙地带就是一个“露天监狱”,这是“可耻的”,然而,现状就是这样,以色列人要炸,我们欧盟管不了,这事儿还得看美国的。

看到没,同样的两场“入侵战争”,只要口径一变,普京就成了十恶不赦的“当世希特勒”,抗击俄罗斯就成了“我们的战争”,而说到以色列那边呢,对不起,我要回家吃饭了!

咱们先说说西方对以色列的“双标”。

今天的巴以的烂摊子,可以说就是西方一手造就的。

从20世纪往前倒一千多年,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一直是巴勒斯坦人。后来随着犹太复国运动的展开,在当时英国殖民者的默许下,大批犹太人涌入了这里,非要在巴勒斯坦人的国土上横插一脚,建立自己的犹太国家。

犹太人拿出的理由是啥?

——公元前有一段时期,大约对应中国西周到春秋初期那会儿,犹太人的祖先曾经统治过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区,虽然之后有一千多年没在这里生活过,但犹太人还是有权“回归祖籍”,继承先祖的土地在这里建国的!

这个理由扯吧?

但就是这么扯,在美国的主持下(后来苏联也同意),巴勒斯坦还是被一分为二,按照计划,大点的部分建立一个犹太国家,稍小的部分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

这明着抢劫,阿拉伯人当然不干了,随后就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结果阿拉伯阵营被得到美国支持的以色列打得丢盔弃甲,于是,数以百万的巴勒斯坦人被赶出故土,沦为难民,以色列站就此稳脚跟。

这就是巴以问题的大背景。

所以,以色列在中东建国,天然就缺乏法理基础,本质上就是一股外来势力的强制入侵。

一直到今天,因为背靠美国,以色列的地位越发稳固,在和巴勒斯坦的对峙中可以说是肆无忌惮。

说主权吧,对巴勒斯坦国土蚕食鲸吞,想打就打,想炸就炸,甚至还出过在巴方境内架起机枪扫射平民的事儿;

说人权吧,就在博雷利形容为“露天监狱”的加沙地带,从2007年开始,以色列人用十几米高的水泥墙和遍布的检查站,把这里完全封锁起来了,当地老百姓渔也不能捕了,地也没法种了,极度缺水、缺粮,只能吃联合国的救济,其惨状“不能称之为人的生活”。

但面对这些,西方都在有意装瞎。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美国把重心压在印太,中东亟需小弟撑场子,以色列在美国中东战略里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偏帮也越来越离谱。

比如,以色列想完全吞并巴勒斯坦,怎么办?

——2017年特朗普访问以色列的时候,表态说实现巴以和平并不限于“两国方案”,言下之意,你以色列可劲儿吞并,把两国都装到一个西式民主国家架构里,彻底消灭巴勒斯坦的主权。

对于巴勒斯坦,特朗普说的是,你们要“放弃仇恨”,承认以色列,承认约旦河西岸要被以色列控制的现实,言下之意,放弃建国理想吧,没戏了!

这就是一句话,要灭了巴勒斯坦一个国家。

那之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管制,对巴勒斯坦人的封锁、镇压、驱逐开始愈演愈烈!

再比如,以色列想打波狠的,但国际社会不同意,怎么办?

——去年5月,巴以在加沙地带爆发了201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冲突,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但美国为了给以色列赢得打击时间,接连三次否决了安理会的停火决议,导致安理会啥也干不了,只能干看着以色列一路狂轰滥炸。

再比如,以色列方面当众枪杀了一个巴裔女记者席琳,搞得中东沸沸扬扬的,怎么办?

——美国出面向巴勒斯坦施压,逼着巴方非要对这个责任明确的案件启动调查,而且调查还得由美国团队来负责。

最后一番操作,美国宣布:无法通过子弹判断到底是以色列士兵还是巴勒斯坦人开枪打死了席琳,通过弹道分析,席琳“有可能”是在枪战中被以色列士兵射出的子弹“误伤”的!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以色列就是一个侵略者,就是恃强凌弱,就是罔顾人权,就是滥杀平民,发生在加沙的事情甚至远比乌克兰那边的更恶劣。

美国也知道。

那怎么给以色列洗白呢?

简单!用美国掌握的话语权,给它行为合理化就行,比如:反恐。

所以在以色列炸了加沙之后,咱们看美国是怎么表态的?

去年5月的冲突结束后,布林肯说,美国完全支持以色列保卫自己不受攻击的权利。

美防长奥斯汀说,拜登政府致力于稳固以色列在该地区的军事优势,并确保以色列能够处理该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在上周的冲突之后,拜登也出来发话了,他说,以色列“捍卫了本国人民免受恐怖组织不分青红皂白的火箭袭击”,他会“长期和坚定不移的”支持以色列的安全问题,包括其“免受攻击的权利”。

美国驻以色列大使话说得更直白:“这些都是坏人”,美国完全支持以色列维护安全的“重要使命”。

这么一套说下来,以色列完全就是一个恐怖主义受害国的形象,军事侵略、枪杀平民、蚕食领土,都是为了反恐的战术步骤和必要成本,行动的正义性自然也就出来了。

咱们想想,这一套是不是很熟悉?

熟悉就对了,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都是这么干的。只要“反恐”大旗一竖起来,哪怕一次“误炸”成百上千的平民,最后还是正义的化身!

对比之下,俄罗斯同样高喊着“反纳粹”,却被炮轰得体无完肤,一把钉死在“侵略者”的耻辱柱上,甚至让一些平时对加沙或叙利亚、阿富汗局势完全不感兴趣的中国人,都能义愤填膺地讨论“人的良知”,是不是就很魔幻?

其实相比加沙的暗无天日,俄军在乌克兰的行动,可能还真是更合理、也更温和的。

这就是美国吹泡泡的能力!

只要它想,它就可以将以色列这样持续数十年的“国家入侵”,变成以色列生死存亡的悲壮之战;将被欺凌的巴勒斯坦人,渲染成只懂得暴力、破坏和恐怖主义,不分青红枣就乱射火箭弹的“野兽”!

不光美国,这套话语体系,整个西方都在参与和维护。

比如在评价巴以冲突时,欧盟火车头德法的表态是:“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谴责对以色列的火箭弹袭击,但说到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轰炸,则是含糊其辞。

比如这次有个5岁的巴勒斯坦小姑娘被以色列炸死了,按照欧美的调性,下一步就是要借小孩儿上价值观了。

但西方这些媒体是怎么报道的?

CNN——“巴勒斯坦卫生部称,袭击至少导致10人丧生,其中包括一名5岁的女孩和以及一名23岁的妇女。该部门还表示,另外还有75人受伤。以色列坚称,袭击中大多数遇难者都是武装分子。”

BBC——“自袭击发生开始以来,有四名武装分子和一名5岁女孩被杀。一名以色列的军方发言人称,还有55人受伤,以色列国防军预计大约有15名武装分子被击杀。”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巴勒斯坦卫生部表示,死者中有一名5岁的女孩和一名23岁的妇女,另有55人受伤,无法区分平民和武装分子。以色列军方则表示,前期预计约15名战士被杀。”

这个小女孩之死,最近引起了中东地区的广泛悼念,所以这些媒体也报道了,但你看这些叙述里,并没有小女孩被杀的任何细节,反而是只要提到小女孩之死,就一定要把“武装分子”同样被杀拿出来“中和”一下,就是暗示CBC的那句——“无法区分平民和武装分子”,于是,这种杀害就成了不可避免、但值得原谅的“误伤”。

在这种视角里,巴勒斯坦人就是个“人畜混杂”的群体,所有人都是“邪恶共生”的,没法分辨。

我们想想好莱坞的战争片是不是都是这样?美国大兵单纯而富有同情心,但戴头巾的敌人邪恶而狡猾,男女老幼都可能是坏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邪魅地端起了枪或是引爆了炸弹……从电影到现实,这种叙事逻辑的核心都是一样的。

对比之下,半岛电视台这种阿拉伯世界媒体是怎么报道的?

——“这位五岁的女孩阿拉·卡杜姆和她的父亲在一次导弹袭击中一同丧生,当时他们正骑着摩托车去购物。她的母亲拉莎非常难以置信。她瞬间就失去了女儿和丈夫,只留下了三个孩子。我们也都很震惊,以这种方式被杀害,她一个无辜的五岁女孩到底有什么过错呢?”

这就是“人”的视角,如果用这个视角去看待发生在加沙地带的罪恶,我们还可以发现那些只存在阿拉伯媒体上的数据:以色列的军事行动,2009年杀害了315名儿童,2014年546 名儿童,2021年5月,66名儿童……

不过,在西方的强势话语下,这样的视角只可能出现在对以色列的叙事里!

所以本质上来说,博雷利所说的“双标”,其实就是“西方中心”视角下,西方霸权的一种“权力秩序”。

在这种权力秩序下,这个世界的运行并不基于事实,而仅仅是基于西方的认知。

从把对中国人的审美定义为“眯眯眼”,到把以色列的血腥殖民和对平民的狂轰滥炸定义为“自卫”,再到把发生在南联盟、阿富汗和乌克兰的战争分别定义为“人权大于主权”“反恐”和“侵略”,人类的是非黑白都只是基于西方的想法而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香港出了几只臭虫,就是“靓丽的风景线”;美国乱了,就是“民主国家决不允许暴力抗法”;

同样是疫情时期封城,中国就是“加剧人权危机”,趁机强化“监视机器”;意大利就是“冒着牺牲自己经济的风险”,人们在阳台上高唱爱国歌曲;

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就是“隐瞒”“数据造假”;等到西方疫情失控了,就是“共存合理”,数据没有意义;

一边用“民主峰会”来孤立中俄,试图搞“价值观联盟”;一边却和中东的“友好暴君”勾勾搭搭、呼朋喝友;

美国化身“制裁合众国”,强制他国制裁敌对国家,就是赏善罚恶;中国在自己生意范围内制裁激烈反华的立陶宛、澳大利亚,就是“经济胁迫”

当年对古巴导弹危机反应激烈,如今北约推到了俄罗斯家门口,却说出北约是“防御性组织”这样的笑话;

西方媒体抹黑中俄就是“言论自由”,中俄媒体跟踪报道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就是“扭曲舆论”;

明面上承诺支持“一个中国”,转过头就“坚定地维护台湾地区的民主”

所以你要问西方的标准是什么?

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弱肉强食”!

文章最后

最近有个挺好笑的事儿——

法国一个部长去巴西指手画脚,说亚马逊森林在燃烧,你们防火工作搞得不行啊。

结果人巴西经济部长马上怼了回去,说你们巴黎圣母院放在市中心都能烧了,我们亚马逊森林的面积比你整个欧洲还要大,你特么还好意思批评我灭火不力?

完美回击双标狗!

然后这哥们儿接着又补了一刀炮,说巴西与法国的贸易和与中国的贸易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你对我们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所以你看,“双标”只在于实力,当你实力衰退却还在妄图让世界围着你转的时候,有些东西就盖不住了!

最后,希望美国内战、苏格兰独立这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事件早点发生吧,也好让咱们看看,今天在台海上蹿下跳的这些货色,到底是个什么嘴脸!

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