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目录

Contents

  1. 关于学科本身

  2. 学科的知识结构

  3. 专业前景

作者 |于同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博士在读

关于学科本身

本篇文章中的“建筑与城乡规划”指的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建筑类(0828)“中”建筑学(082801)”、“城乡规划(082802)”两个个细分专业。

—Σ—

笔者是一个规划系的学生,本硕博都是城乡规划学(硕士是城市规划专业硕士),这篇文章虽然以建筑学为引,但可能更多是基于城市规划的视角对这两个学科进行比对和介绍。

实际上,除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城市规划)两个专业以外,许多建筑学院还会开设诸如风景园林、建筑技术科学、环境艺术设计等人居相关学科;同时在城乡规划范畴内,也会额外包括以地理学为底色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科,但以上部分笔者涉猎有限,受限于篇幅和介绍准确性,下文内容主要介绍以清华、天大、同济等校为典型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

—Σ—

在展开这次讨论之初,我们需要厘清建筑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从较为抽象的概念来说,建筑学旨在研究建筑(本体)及其周围的环境,关注重点在于空间。具体来说,可能会包含要设计什么样的空间(设计和创作)、如何实现这样的空间(建筑技术)两个层次,当然落实到学科建设的范畴,也会包含注入建筑历史、建筑评论、建筑文化等理论研究。

相比于同样是实现建筑落成所必需的建筑落成的土木工程或建筑环境专业,建筑学中“设计”的成分会更多一些,同时这种设计不是土木工程视角下,以“性能最优化”为导向的忽略外观的“纯实用主义”设计;而会包含更多的艺术上的、审美上的、或者空间呈现效果上的思考和创作(例如悉尼歌剧院的帆船顶、央视大楼的巨大的悬空结构或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高技派建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广泛的建筑学招生宣传中诸如“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理工和人文的结合”的表达。建筑学在意空间,但这种空间艺术最终会归宿到人(使用者、参观者)身上,所以通常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既有建筑单体的设计也有包含周围环境的设计,同时要充分完成对于最终使用状态的论证与支撑。

在建筑学范畴下的学科视角中,城市规划是更大尺度下的建筑设计,即将整个城市或城市中的一部分(例如一个社区、一个街道等)作为对象进行空间设计,使用的语言与建筑学类似,安置功能、摆放房子(建筑单体)、规划交通流线、配套景观与设施,既要关注功能也要关注美观还要照顾文化,像堆积木一样完成对一整个片区的搭建,来满足区域对空间功能上的需求。

但以上的以物质空间规划为核心的内容仅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小小分支,通常会被称为“城市设计”。更加广义和通用的城乡规划学则包括诸如社会、经济、文化等物质空间以外的内容,即“整个城市发展的计划”。

具体来说,城市规划既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设置,也会包括在这一目标下对应的实现手段。例如城市的规模、城市的性质、城市发展的重点,并通过城市土地的规划、空间布局的设计、实施政策的指引来完成城市发展的目标。

作为一个学科,城市规划中也会包含诸如城市规划史、城市文化研究等内容,同时也包含大量不依托空间的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例如城市更新的多主体合作政策设计、土地再开发的可持续收益模式探索等。

学科的知识结构

01

本科课程体系

与其他学科常见的课上学理论-实践靠实习不同,建筑学/城乡规划的课程框架中包含了实际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主体(完成一个建筑方案或规划方案的设计,尽管具体的项目流程、合作方式等会与工作后的设计院工作未必完全一致,但大体结构较为接近)。课程体系可被概括为三大块+两类实践:

专业基础课程

这一部分旨在通过系统的方式完成对建筑师/规划师所需基础技能的通识和储备,既是专业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是设计大作业的基础(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

以建筑学为例,包括基本的数学知识、空间设计理论基础(例如建筑设计原理和空间形体表达)、国内外的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建筑声、光、热环境,建筑力学和建筑构造,各类软件入门)、也包括以建筑美术为基础的审美和表达技法培养。

此外,还会通过城市规划原理、风景园林学导论等交叉学科的学习,对覆盖广义的建筑学学科进行了解。

设计课(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这一部分是建规类特有的设计大作业,也是诸多专业学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钻研(内卷)的核心课程。

通常,一门设计课可以持续4-12周,一学期包含1-2门设计课。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从零开始完成对一个建筑/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包括对场地的分析与研究、概念方案的生成与推敲、方案的逐步细化(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推敲和修改)与汇报成果(图纸/模型)的制作。

由于课程的评价标准通常为方案(理念与创意)与呈现(工作量和精美程度)双轨,每到交图周,建筑学院的设计教室经常彻夜灯火通明。

随着年级从低到高,设计方案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复杂,例如从简单的空间分割上到小别墅的设计再到一个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从一个居住区的规划到一个城市总体的城市设计或发展规划等。

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理解理论、想出方案,更需要学生培养技法来完成方案,同时也要学着管理时间(以赶上ddl)、团队协作(有的作业需要结组完成)、汇报与表达(最终方案需要汇报讲出来,而不是交图就好)。对本科同学来说,得大作业者得天下,设计课成绩是决定你GPA和未来保研/出国的敲门砖。

自主的拓展课程

这一部分是对专业所需的挖掘或补充,一般是交叉学科的涉猎(例如建筑学可以学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房地产概论等)或基础课程的深化(例如规划学生可以选修经济学课程,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规划方案中的社会经济规划及其综合影响)。

实践类型1——测绘类实习

实践要求学生深入地方(古村落,古代寺庙、建筑群),对古建筑、古村落进行测绘;

实践类型2——专业技能实习

实践包括以社会调研方法为代表的研究方法练习和以CAD、GIS、空间句法等软件为的技术手段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在毕业前,许多学校还会与当地建筑设计院/规划院合作,要求学生进行3个月左右的专业实习以充实实践技能。

02

如何当一个优秀的建筑师/规划师

在上述课程的罗列之下不难发现,建筑学与规划的学科体系与学科本身的目的严密相关。

建筑学围绕如何设计好一个建筑方案进行展开,在大量的大作业工作之外,会通过对建筑技术、建筑艺术、空间理论等内容的培养,让学生完成对建筑师所需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基础理解(这种较为泛泛的理解也比较重要,例如即使你将来专门做建筑设计,也要有一点关于建筑声光热、建筑构造的基础知识)。

而城市规划则在物质空间规划以外,纳入了更多社会经济文化的研究内容,让学生获得“为一个城市制定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的能力。

然而,学好这些课和能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规划师”还有很大的距离,例如说的轻巧的“建筑审美”究竟是什么?有的人天生就对空间有更加细腻的理解或更好的审美能力,而对更多的人来说,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持续不断地钻研和投入。

同时,这种敏锐的难以言说的能力难以线性的培养,例如一个学计算机的同学,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以掌握某种代码的写法,就获得了写代码这项技能(不考虑创新,单纯考虑实践的部分);但对建筑学生来说,很可能你看了几十本建筑的书籍、抄绘了上百个大师的方案,却难以获得在画图速度以外真实可感的能力提升,无法建构起自己的审美体系或设计风格,这个时候往往需要进一步的钻研和探索,来达到某种“顿悟”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说,建筑师的学习过程往往需要非常大的热爱才能支撑(当然也可能你天资聪颖,那自然是好上加好)。

—Σ—

那么建筑师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呢?除了扎实的业务能力(绘图能力,审美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统筹协调、项目管理的能力与讲好一个故事的水平;

前者决定了一个方案能否好好落地,作为建筑师要协调土木、环境、电力等参与主体、了解甲方的需求、控制项目的成本与进度,建筑师虽然不具备那么“硬”的工科知识,却要像变戏法般把概念落地,去努力组织所有的资源;

后者决定了你能否让自己从诸多建筑师中脱颖而出,在审美、空间这些高度主观的概念背后,能让大家(甲方)接受你的叙事、喜欢你的方案决定了项目的上限,也是每一次大作业、每一个汇报中努力希望培养出的技能。不仅能做好一个方案,更能讲好一个故事。

03

交叉学科

狭义上,建筑、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互为交叉学科,例如一个街区的设计,既需要功能审美兼具的建筑单体(建筑学),也需要区域整体的功能、定位的设计与计划(城市规划),同时也要优美宜人的景观风貌(风景园林)。

同时,建筑学、城市规划“涉猎广泛、不以深入擅长”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会交叉更多更硬的基础学科,例如与建筑学交叉的土木工程、建筑环境、能源、(建筑)材料等,与城市规划交叉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内容。这些交叉学科往往会作为建筑、规划的支撑学科,为一个完整方案的形成提供基础。

专业前景

职业选择上,在不转行的前提下,两个专业的本科都比较建议读研(再工作),因为大部分好的设计院/事务所都会有研究生起招的学历限制。

研究生阶段通常会选择某一个课程体系下某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化,这里以城市规划专业为例,根据选择导师的不同,在包括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区域规划、土地政策、城市更新、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向进行深耕。

相比于本科课程的通识性,研究生阶段会更加聚焦,并适配未来比较具体的工作内容中(当然最后进了设计院,具体做什么也看你的兴趣和偏好)。

这一道路下的大部分人群(近两年可能一半左右)会走向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工作内容可以理解为设计课的魔鬼加强真实版,更大的工作量,更加复杂全面的需要考察的因素和可能有的许多的加班。

通常,在设计院中会主要工作与某一个具体方向(尤其规划设计院):例如总体规划所、详细规划所、交通所、住宅设计所、发展研究院等,会接触大量的同类型项目,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Σ—

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步入下半场、大量城市从增量发展转为存量发展,能拿的地、能盖的楼越来越少,建规行业也从10-20年前的绝对朝阳产业逐渐回归平凡,项目数量、薪资水平有所下降(这点和土木工程也较为接近,并直接反应在了专业收分上)。

在这一大背景下,出现了比较多的规划院内卷现象(例如压低图纸价格,催促绘图进度);大量项目集中在部分大院(例如中规院、北规院、同衡院;或深规院、广规院这类发达地区规划院)手中,行业发展方差极大。“努力深造,拿到建规老八校以上的规划学历”作为大院敲门砖,成为许多普通学校建规学生最终的选择。

在设计院这一最直接相关的就业方向以外,还包括以地产典型的(迷你转行)和规划局(考公)的选择。前者曾经是许多掌握了许多基础知识、但不喜欢画图的同学的最佳择业方向(地产收入水平较高),但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低迷,这一方向正逐步被转行(互联网等)其他方向替代。规划局、发改委等方向则一直对口,是许多有志从政同学的理想选择。

而在其他转行选择中,由于建筑学、规划专业数学基础薄弱(难以转码),涉猎广泛擅长整体的项目统筹与汇报,许多学生选择转入互联网企业选择包括产品经理、战略规划等方向;也有许多同学依托自己的设计基础,转向UI设计、游戏设计等领域。整体来看,建规类专业的转行友好度较高,设计课培养出的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对大量“通用类”就业岗位较为适配。

此外,也有许多学生选择深耕学术寻找教职,方向通常包括理论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技术方法研究等;这一道路需要稳定的学术热情和学术天赋,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可以在开始读书后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一道路,此处不再赘述。

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